A-A+

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。为赋新词强说愁。

出自宋代辛弃疾的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

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。为赋新词强说愁。
而今识尽愁滋味,欲说还休。欲说还休。却道天凉好个秋。

参考翻译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,喜欢登上高楼,喜欢登上高楼,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。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,想说却最终没有说,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!注释丑奴儿:四十四字,平韵。博山: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。因状如庐山香炉峰,故名。淳熙八年(118...

参考赏析

赏析二

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。通篇言愁。通过“少年”时与“而今”的对比,表现了作者受压抑、遭排挤、报国无路的痛苦,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。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,气壮如山,不识愁为何物。无愁说愁,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。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,“识尽愁滋味”。“而今”二字,转折有力,...

赏析三

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,衬托“而今”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,却又说不出道不出,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。上片说,少年时代思想单纯,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,喜欢登上高楼(层楼),赏玩景致,本来没有愁苦可言,但是“为赋新词”,只好装出一副斯文样子,勉强写一些“愁苦”的字眼应景。...

赏析一

词的上片,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。少年时代,风华正茂,涉世不深,乐观自信,对于人们常说的“愁”还缺乏真切的体验。首句“少年不识愁滋味”,乃是上片的核心。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。青少年时代的他,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,亲见了金人的凶残,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...

作者介绍

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...

有关思念的经典诗句 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

有关思念的经典诗句 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
尊前拟把归期说,未语春容先惨咽。欧阳修《玉楼春》 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。窈宨淑女,君子好逑。佚名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 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关风与月。欧阳修《玉楼春》 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,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。柳永《雨霖铃》 只愿君心似我心,定不负相思意。李之仪《卜算子》 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。晏几道《临江仙二首其二》 可怜无定河边骨,犹是春闺梦里人。...

更无柳絮因风起,惟有葵花向日倾。

更无柳絮因风起,惟有葵花向日倾。
出自北宋诗人司马光的《客中初夏》 四月清和雨乍晴,南山当户转分明。更无柳絮因风起,惟有葵花向日倾。 赏析  前两句写雨后初晴的景色,后两句的景物描写是有寄托的。第三句的含意是:我不是因风起舞的柳絮,意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,随便附和;我的心就像葵花那样向着太阳,意即对皇帝忠贞不贰。人托物言志,笔法委婉含蓄。   这是一首寓情于景,状物抒怀的托物言志诗.起笔点明节令:初夏的一场细雨,...

少年易学老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

少年易学老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
出自宋代朱熹的《偶成》 少年易学老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(争议:少年易老学难成)未觉池塘春草梦,阶前梧叶已秋声。 参考翻译 译文 青春的日子容易逝去,学问却很难成功,所以每一寸光阴都要珍惜,不能轻易放过。还...

经典语录150108:跨过人潮拥抱你和不顾一切撕破脸皮都需要勇气

经典语录150108:跨过人潮拥抱你和不顾一切撕破脸皮都需要勇气
1、我们过得不快乐,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不够诚恳。敢爱敢恨不容易,跨过人潮拥抱你和不顾一切撕破脸皮都需要勇气。 2、决定放弃了的事,就请放弃得干干净净。那些决定再也不见面的人,就真的不要见面了。请不要让我再做背叛自己的事了。如果要爱别人,就请先好好爱自己。 3、当你很累很累很累很累的时候 你应该闭上眼睛做深呼吸 告诉自己你应该坚持的住 不要这么轻易的否定你自己 谁说你没有好的未来 关于明...
Copyright ©  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.  站务合作: kf@facekun.cn

用户登录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