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-A+

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

出自盛唐诗人白居易的《忆江南》

  江南好,风景旧曾谙。日出江花红胜火,春来江水绿如蓝。能不忆江南?

赏析
 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,在杭州呆了两年,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,任期也一年有余。在他的青年时期,曾漫游江南,旅居苏杭,应该说,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,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。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,回到洛阳后十二年,他六十七岁时,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,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。
 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,实属不易,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。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“花”、“莺”着手,而是别出心裁地从“江”为中心下笔,又通过“红胜火”和“绿如蓝”,异色相衬,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。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,在大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,如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、“江碧鸟逾白,山青花欲燃”,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,使诗意明丽如画。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,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,“夕照红于烧,晴空碧胜蓝”、“春草绿时连梦泽,夕波红处近长安”、“绿浪东西南北水,红栏三百九十桥”。因而江南的春色,在白居易的笔下,从初日,江花,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,又因烘染、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,色彩绚丽耀眼,层次丰富,几乎无需更多联想,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。
  此词写江南春色,首句“江南好”,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“好”字,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,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。同时,唯因“好”之已甚,方能“忆”之不休,因此,此句又已暗逗结句“能不忆江南”,并与之相关阖。次句“风景旧曾谙”,点明江南风景之“好”,并非得之传闻,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。这就既落实了“好”字,又照应了“忆”字,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。三、四两句对江南之“好”进行形象化的演绎,突出渲染江花、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,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。其中,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,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,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。篇末,以“能不忆江南”收束全词,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,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,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。

描写伤感的诗句、关于伤感的诗句

描写伤感的诗句、关于伤感的诗句
  ●相忘谁先忘,倾国是故国。泠泠不肯弹,蹁跹影惊鸿。 ●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,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。 ●待浮花浪蕊俱尽,伴君幽独。 ●一朝春去红颜老,花落人亡两不知。 ●静水流深,沧笙踏歌;三生阴晴圆缺,一朝悲欢离合。 ●灯火星星,人声杳杳,歌不尽乱世烽火。 ●如花美眷,似水流年,回得了过去,回不了当初。 ●乌云蔽月,人迹踪绝,说不出如斯寂寞。 ●天不老,情难绝。心似双丝网,中有千千结。 ●...

欲知却老延龄药,百草摧时始起花。

欲知却老延龄药,百草摧时始起花。
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《赵昌寒菊》 轻肌弱骨散幽葩,更将金蕊泛流霞。欲知却老延龄药,百草摧时始起花。 赏析  第一句是对菊花的描写。轻肌、弱骨这样的字眼,带有一定的拟人色彩,主要是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。葩,就是花。这一句从肌、骨,一直写到花本身,是全面的概述。  第二句是对花的姿态的更一步描写。如果说第一句是总写的话,那么这一句就是对花蕊的色彩的具体描写,以显示其美。  三、四句要...

绿荫不减来时路,添得黄鹂四五声。

绿荫不减来时路,添得黄鹂四五声。
出自宋代诗人曾畿的《三衢道中》 梅子黄时日日晴,小溪泛尽却山行。绿荫不减来时路,添得黄鹂四五声。 赏析  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。   首句写出行时间,“梅子黄时”指五月。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,往往多雨,但现在却“日日晴”,写天晴,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。天晴人心也晴,那么明睸,那么开朗!次句写出行路线。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,“泛尽”了舟,到了小溪的尽头,又换走山路...

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

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
“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”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《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》 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 僵卧孤村不自哀,尚思为国戍轮台。   夜阑卧听风吹雨,铁马冰河入梦来。   赏析:   这首诗是绍熙三年(1192)十一月陆游退居家园山阴时所作,是年六十八岁。这首诗的粗心是:我笔挺地躺在孤寂荒芜的村庄里,自个并不感到悲痛,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。夜深了,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...
Copyright ©  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.  站务合作: kf@facekun.cn

用户登录

分享到: